脑积水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熄风静宁刘昌艺教授谈抽动症妥瑞氏症因 [复制链接]

1#

刘昌艺中医儿科“调肺学派”继承人第六代京城小儿王

刘昌艺教授擅长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如:中重度抽动症(妥瑞氏症)、癫痫、心肌炎、重症肌无力、脑积水、脑瘫、自闭症、川崎病、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肾炎以及小儿肺炎、鼻炎、咽炎、气管炎、哮喘、脾胃病等。业绩被录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世纪专家》、《中国人才辞典》等多部辞书。现兼任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药传媒网客座教授、国家级医学教育项目专家、世界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中华医药报高级撰稿人、《中国现代医学论坛》兼职编辑等。央视、北京电视台约有专访和报道。

刘昌艺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京城小儿王”中医儿科奠基人刘弼臣。年,北京中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刚刚成立,急需师资力量,刘弼臣被周总理调派到北京任教,此后他开创了中医儿科的调肺学派,与上海奚晓岚寒凉派、徐小圃温热派,南京江育仁运脾派并称中医儿科领域四大学派。

从肝肺论治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秽语综合征属于中医“痉病”和“肝风”的范畴,主要病因为风和痰,病机关乎五脏,本源在肝,病发于肺。

●治疗侧重从肝与肺论治,在用具有疏风宣肺,利咽通窍功效经验方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症状,结合饮食、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以及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由于本病病情复杂多变,短期很难治愈,停药后甚至在服药期间也容易反复或加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调护与预防,需要患儿家长积极配合。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现代儿科临床常见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大多数患儿同时伴有多动的表现,故又称之为“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表现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的运动肌(头、面、肩、肢体、躯干等肌肉)快速抽动,交替出现,伴有不自主的发声和言语断续。具体表现为眨眼、点头、噘嘴、皱眉、耸肩、扭颈、抬臂、踢腿、鼓肚等;喉肌抽动则出现轻咳、喊叫怪鸣,甚至口出秽语、咒骂等。

本病从年由法国医生图雷特斯首次报告后才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其病因病理进行探索和研究,但迄今仍无明确的结论,在治疗方面也无特效药物。临床上常以镇静剂来治疗,不但效果不理想,而且副作用较大。我们用中医药治疗配合饮食、精神等调护取得较好疗效。

病因病机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学虽无此名称,对其症状描述却有类似的记载。以抽动而言,早在《内经》中即有“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的论述。《金匮要略·痉湿暍篇》叙述了太阳病致痉,痉病就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的病变,其发病原因一是由于风寒湿邪壅阻经络,气血运行不利,筋脉受病拘急而成痉之“刚痉”;一是津血虚少,不能营养筋脉以致抽挛僵仆之“柔痉”,本病应属于“痉病”的范畴。《内经》中还谈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风胜则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故凡一切抽动、搐搦、痉挛、震颤都为风邪偏盛之象,因此本病应属于肝风。有关秽语方面,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云:“三阳并而上升,故火炽则痰涌,心窍为之闭塞”。属于痰火上扰,心窍被蒙,神志逆乱而发。基于上述,我们认为本病应归属于中医“痉病”和“肝风”的范畴。

病因

我们对此病进行了大量广泛深入的研究,在本病原有四大障碍(运动障碍、行为障碍、思维障碍、人格障碍)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探讨总结,梳理分类,并研究了它与抽搐的关系、与喉鸣秽语的关系、与感统失调的关系、与强迫症的关系、与自闭和孤独症的关系、与焦虑和抑郁症的关系,总结出该病的主要病因为风和痰。

病机

风和痰的关系在病理方面甚为密切。往往风动则火生,火盛则风动,风火相煽,则熏灼津液为痰而上壅,痰壅则气逆而窍闭。既可因风而生痰,也可因痰而生风。风痰窜动可致抽搐瘛疭;痰阻气道则喉间痰鸣怪叫,形成上盛下虚、阴阳不相维系的病理变化。根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和“肺为贮痰之器”的理论,本病的病机关乎五脏,本源在肝,病发于肺。系风痰鼓动,横窜经隧,阳亢有余,阴静不足,阴阳平衡失制所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静阳燥。”“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主柔静,阳主躁动,守使相依,则阴阳协调;但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又因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肺属金,为清净之脏,一旦风痰互结,风痰鼓动,往往阳亢无制,出现刚躁掣动。另外,肝风易于化火,木火刑金则出现金鸣异常,形声不正。尤其肺为娇脏,娇肺遭伤不易愈,若感受外风,亦能引动内风而加重病情。所以本病一旦形成,病情会起伏不定,变化多端,治疗难以速效。若仅强制镇定,非独不能治,反而延误或加重病情。

遣方用药

根据对症状、病因病机的分析,我们在治疗方面侧重从肝与肺论治。肝为刚脏,肺为娇脏,一刚一柔,一阴一阳,刚柔相济,阴阳协调,若肝风平息火清痰化,肺气肃清,经脉通润,心静神宁,则病自缓解。因此,我们通过疏肝调肺、涤痰通络、调整阴阳等方法,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正常生理状态。

另外,肺为五脏之华盖,外邪入侵,首先犯肺,肺脏受邪后又易引起其他脏腑的病变。治肺既可治疗肺脏本身的疾病,又可治疗肺外其他脏腑的疾病。本病患儿常见吸鼻、耸鼻、吭吭等动作,或伴有鼻腔不利、鼻黏膜发红、鼻塞痒痛、鼻流浊涕,以及咽喉不适、咽部干痛或红肿等鼻咽部症状,而且感冒后易诱发抽动发生或症状加重。所以,我们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总结创制疏风宣肺、利咽通窍的调肺Ⅱ号(辛荑、苍耳子、玄参、板蓝根、山豆根)作为基础方,并根据临床症状表现灵活加减运用。

抽动

根据抽动的部位不同选用不同的药物。如用天麻、钩藤疏肝熄风以治摇头,清滋而不腻胃,寒凉而不伤正;葛根、木瓜、伸筋草、川牛膝舒筋活络以治耸肩、肢体抽动;*连、菊花、白附子清热明目以治眨眼;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以治腹部抽动、经常性腹痛。

喉鸣秽语

选用蝉衣、僵蚕、青果等清热利咽,与板蓝根、山豆根合用可控制异常发声。若发声明显,不能自控,甚至影响说话、交流者,可选用锦灯笼、儿茶、牛蒡子以加强清热利咽润喉之功。

感觉统合失调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成绩时好时坏,记忆力不好,性急,可选用丹参、菖蒲、郁金、远志等入心经药物,清心经之痰热,解心中郁闷,开窍祛痰,宁心安神,以达到安神益智之功。

强迫症

表现为强迫思维、重复语言、重复动作等,以化心经之痰为主,可选用丹参、菖蒲、竹沥水、胆南星、木瓜等清心化痰,化湿和中。

自闭、孤独症

表现为不合群、胆怯、固执、社会能力交往差等,与肝失疏泄、肝胆功能失调有关,可选用丹参、菖蒲、郁金、远志、天竺*、胆南星、柴胡等清心化痰,疏肝解郁之品治之。

焦虑、抑郁症

与痰热、痰浊有关,常选用珍珠母、灵磁石等,因药性咸寒入肝、心经,有平肝潜阳,镇心安神之效;用浮小麦、炙甘草、大枣等以治脏躁,也可选用*连温胆汤、礞石滚痰丸等灵活运用。总之,方药的选取运用要灵活,要根据每位患儿的不同情况,结合饮食、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以及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由于本病病情复杂多变,短期很难治愈,停药后甚至在服药期间也容易反复或加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调护与预防,需要患儿家长积极配合。

预防感冒

我们在大量临床病例的观察中发现,大多数患儿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慢性病灶,而病情又随着这些慢性病变的轻重而变化,感冒会使病情反复或加重。因此,平时应积极加强锻炼,预防感冒,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可以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灵活应变。

饮食禁忌

古往今来,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饮食对疾病的影响。对于本病患儿,尤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吃海鲜产品及腥发之物:如无鳞鱼、海鱼、海虾等,以及羊肉、公鸡肉、猪头肉等肥甘厚味之品。

2.不吃烧烤食品如烤羊肉串、炸薯条等油炸油煎食品。

3.不吃辛辣刺激之品:如生姜、生葱、生蒜、辣椒等辛辣走窜之品。

4.不喝刺激性饮料:如雪碧、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饮品。

减少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症状的反复和加重与社会环境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如学习紧张、负担过重,沉湎于电视和游戏机、睡眠不足,过度劳累以及家长、学校老师管得太严,作业过多等都可能引起。因此,家长应督促患儿避免长时间看电视、打游戏,早睡早起保证。

充足的睡眠,避免精神刺激,减少心理压力。学校教师也要积极配合,尽量减少学业负担,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不责怪体罚,多给启发鼓励和表扬,帮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刘昌艺《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上方直接选购)

(点击上方直接选购)

至今西医认为此病症为不治之症,国际医学界高度认同唯中医可以治疗此症,其中刘弼臣教授及刘昌艺教授几十年对此病症治疗的有效率达95%以上,治愈率达75%以上,特别是中到重度抽动症的诊疗治愈水平在业界公认首伦,并从上世纪90年代保持至今。

抽动症患儿的医养护理:

由于本病迁延多变,停药后甚至服药中病情都很容易反复或加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的预防调护极为重要。这尤其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心理行为治疗对于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轻症多发性抽动患儿,只需进行心理调适,主要是进行心理指导,包括帮助患儿家长正确认识本病,不要过于焦虑、紧张,过分注意与提醒患儿的抽动症状,也不要带患儿频繁更换就诊医师,询问医生的方药何时会立即药到病除,要充分认识到此病的易反复难以治疗的艰巨性;即使治疗的疗效较好也不要随便停药。

切记:预防感冒!刘教授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大部分患儿往往都存在着不同度的上呼吸道慢性病灶,而病情又随着这些慢性病变的轻重而变化,因感冒而使病情反复或加重,因此,平时应加强锻炼,预防感冒,不进行剧烈活动,如果感冒,应暂时停止减量,要积极加以治疗,高烧超过38.5度需要调方换药,目前已经可以线上复诊,方便外地病患就医。

(点击上方直接选购)

复学复工!鼻炎、肺炎、咽炎、流感守好门户!▼▼▼

(点击上方直接购买)

给孩子治好病,让孩子少生病!

中医儿科之父|刘弼臣教授

刘弼臣教授,新中国中医儿科奠基人、著名中医儿科临床家、当代儿科学术带头人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顾问、终身教授、研究生导师,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第八届全国*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北京市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中医调肺学派及少阳学说创立者。刘弼臣教授历经数十年临床总结,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正式为“抽动症”命名并建立临床诊疗及教学体系;并因大量有效治愈中重度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症,妥瑞氏症)、重症肌无力、病*性心肌炎、紫癜、癫痫、脑积水、川畸病、情感交叉磨擦症、脑功能轻微障碍症等疑难病症,刘弼臣教授被美国柯尔比科技情报中心,医学部授予为数极少的“国际著名替代医学专家”证书,ABI评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名人之一”。

弼臣儿医公益社群加入方式

可以直接扫描下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